秦陵:帝国与梦想

段清波

0

开课平台:智慧树

 

进入课程

1. 科学内容的新颖性、专业知识的系统性、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2.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3. 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格调别致,显示一流大学本科高水平的教学示范和辐射作用。

段清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历史学博士、考古学二级教授、国家“万?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998-2008年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曾主持秦始皇帝陵园考古、陕?西历代长城及甘肃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及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参加的国家863计划“秦陵物探考古”,获2005 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所著《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入选2011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得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专著10余部、学术论文70余篇。

段清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历史学博士、考古学二级教授、国家“万?计划”领军人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998-2008年任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曾主持秦始皇帝陵园考古、陕?西历代长城及甘肃省早期长城资源调查及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参加的国家863计划“秦陵物探考古”,获2005 年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所著《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入选2011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获得第七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出版专著10余部、学术论文70余篇。

张卫星

西北大学考古学硕士、郑州大学考古学博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主任、研究馆员,南开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秦俑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秦汉专门委员会委员、秦汉史研究会会员。曾任日本学习院大学客员研究员。 入选2016年度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从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工作;2007年参加国家长城资源调查工作;2009年至今主持秦始皇帝陵园的考古工作,通过系统规划科学勘探发掘,基本完成了陵园的考古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课题4项;主持陵园K9901、陵寝建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组织参加中美、中德、中日、中英等多项国际合作研究;目前已出版专著报告8部,发表论文90多篇。近年来基于秦始皇陵考古工作的进展,系统思考秦始皇陵考古研究的体系、理论、方法与重大核心问题,从材料基础到系统性、认识的深度等方面都超越了以前的成果,在研究方法的结合上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创新建构了在物质技术、社会礼仪、思想理念的体系结构下整体研究秦始皇陵遗存的理论方法,特别致力于阐释秦始皇陵礼仪系统的结构组成、功能,并从物质技术、礼仪结构的研究上升到重点研究秦始皇陵的思想理念。近年的研究对秦始皇陵礼仪结构中的墓上建筑、墓道墓室与正藏、外藏、祔葬、祭祀、墙垣、门观、道路、陵邑等诸多方面形成系统思考,此外还对形制、空间、范围、规划、向位、象征、理念等重要问题有所突破。通过多年的工作与研究,为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及秦始皇陵景区规划、发展事业提供了基础的考古材料和对重大问题的学术阐释。参加发掘的秦俑二号坑第一阶段发掘成果获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一等奖”;负责的《秦始皇帝陵考古地理信息系统》获2012年陕西省测绘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的《文化遗产考古资源数字化保护新技术研究及在秦俑等示范工程的应用》获201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个人专著《礼仪与秩序:秦始皇帝陵研究》获得第二届考古学大会(2018年·成都)金鼎奖。

同杨阳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考古与中国历代长城研究。曾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秦始皇帝陵园考古研究、《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阐释体系研究;参与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长城研究;主持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社科专项:明长城地带农牧互动与帝国文明;参与调查陕西省早期长城资源和明代长城资源,以及甘肃省战国秦长城资源等。

薛程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后,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考古与中国历代长城研究。

冯锴

西北大学考古学硕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职员、助理馆员,主要从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工作。

王超翔

西北大学考古学硕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职员、助理馆员,主要从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工作。

刘璐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职员、助理馆员,主要从事秦陵博物院中英双语讲解接待及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

弹窗